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景点门票>>平遥古城景点介绍>> 详细页面
平遥古城墙
景区级别:五A级景区
关注人数:26156人
线上价格:¥0
门市价格:¥0
所在区域: 平遥古城内
景区地址:平遥古城
预订说明:0354-5690035 5690416 手机/微信 13403650111 13834832552 13133300520
在线预订:
景点介绍
 

    城,是古代防御的主体:城,是区域文化的象征。每一座古城都有一个脊梁,每一个脊梁都背负着一座古城数千年的文明史。
    位于晋中平原的平遥县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被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平遥古城墙,如今已成为中国内仅存的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墙之一,早已名闻中外。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大将尹吉甫曾屯兵于此。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原西周旧城壤础上扩建到今日的砖石城墙。古城池平面呈方形,城墙围长6157?7米,约合12-3华里。墙高6-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一丈。城池共有6座城门,城门外均有吊桥,瓮城上有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由于瓮城共有6座,形成乌龟形状,故有乌龟城之说。  平遥旧称”古陶”,老城位于今县境西北12公里处,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周代将领尹吉甫所筑。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全国各府、州、县城按等级地位普遍建造城垣,以凭防守,平遥城墙即建于其时。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部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大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增修瓮城,创吊桥,四河镇树,使平遥城墙规模完善。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髓中都河蜿蜒而筑。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意在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坚如磐石,金汤永固。据传古城六座城门各有象征和喻意:南门日迎薰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目。北城门日拱极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径此流出;东西四座门和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日永定门,下两门日风仪门以及上东门曰太和门,外城门向南j开,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唯有下东门日亲翰门,其外城门经直向东衙开,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池时所龟爬走,将其后腿—二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子绑好拴在距城10公里的麓台塔上。
   每座城门外都有重门瓮城,瓮城就是嗣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平遥的瓮城均为方形,高与大城同,城顶建战棚,瓮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瓮城上从曲.个方面抵御来攻之敌。瓮城设内、外门,平时检查来往过客,有可疑时报警即可关上两座门,瓮城内被关之敌人即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之。  古城墙的构筑体现了儒学的思想。城墙的选址采用“龟前戏水”、“以险制塞”的传统法则。用材则f×别于北京的皇城根和南京的中华门,采用特制大号城砖 (:340×170×65毫米)垒堆,而不用石砌;墙身为人力夯士。这座周长约6公里的古城墙,有3000垛口,72座敌楼。据说,这象征孔子三干弟子及七十二贤人。于此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之深远。军事用途的城墙配以文道之寓意,丈武相衬,独成一趣。
    一,城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御性质的大型建筑,它历史悠久,形式稳定,功能独特。在中华民族五丁.年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中,城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军事防御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夏商以前,城的建筑有一个长足的形成过程。城墙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公社晚期,氏族部落聚而居(农耕定居)并为了保护群体利益而相互发生械斗(战争)的史前时期。可以说,商、周时期的城(城墙)已基本定形了。在儒家经典文献《周礼?礼运》篇里,有这样的话:“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大人”是各氏族部落的首领,“世及”就是一代化一代,这说的是夏王朝的政治情况,而维护这种政治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就是“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夏王朝情形的,还有“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文献记载。这些,都说明了夏王朝时期筑城相当普遍。山西夏县埝车下冯村和郑州白家庄、紫荆山一带发现的二里冈期等古代城垣的考古发掘,其断代皆早于商,也证实了这一点。城墙的形式原本就是一围高大宽厚的土夯的方形墙。城墙上的楼、堞(垛口)和后来的马面、瓮城,足在围绕城墙长期的攻守战争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守城的设施。而砖砌又从军事防御功能方面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西周时期,与西周的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城的规模大小不等。《左传?郑佰克段于鄢)中记载:“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二)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到了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各国又把原本围着的城墙展开来,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延伸着它的防御性。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把燕、赵、韩、秦原本各自为阵的展开的城墙连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万里长城。而春秋战国时期大小不等的城,也随着郡县制的建立,很自然地过渡成为以后的郡、州、府、县的城。从此以后,中国的城墙就以围着的和展开的两种形式固定下来。周礼?礼运>篇:“城廓沟池以为固”一句,无论在说明城墙的建筑施工,还是功能性质,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资料。“沟池”就是护城河。修筑城廓,就近挖沟取士,省工便捷,而城墙、护城河同时可就,共同构成高墙、深沟相配套的防御体系,目的是为了“固”。“固”的本义,《说文解字》解释为“四塞也”。“四塞”就是把四面封闭起来。虽然在筑城的当初,四面都留有城门,但城门是可以启闭的;在防御的意义上,还是以关闭城门来完成“固”。《周易?坎》中:“王公设险,以守其固,,的记载,可能就是修筑长城的理论根据。《墨子?七患》里给城下的定义更为简明扼要:“城者,所以自守也”。这“自守,,二字,把城墙超前意识的自我保护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也正是这种超前意识的防御性,使城墙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君王得以安邦定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较为可靠的屏蔽和保障。问时,城墙作为古代都邑的定型建筑,是历代设置行政区域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规范城市形态、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经济繁荣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整个封建社会,乃至近代的行政体制和军事格局,也产生了重大丽深远的影响。

平遥古城城墙

平遥古城城墙

 

平遥古城墙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3MDA0OTIw.html?f=23187103&from=y1.7-1.3

    平遥城墙的附属设施建设也明显地显示着城墙的军事防御功雒。从军事功能方面去认识,城墙的附属设施有护城河、城门、瓮城、城楼、角楼、敌楼等。
   当人们循者凤仪门拾级缓步走上平遥城墙,首先看到的便是座座敌楼和瓮城。城墙及城门的若于建筑发置,皆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十分讲究,瓮城均为方型,高与大城同,内外各一道门’瓮城外门开在侧面,这种不在同…轴线上的重门设置,既避免了来犯之敌窥视城内的动向,又剑造了守城士兵与来犯之敌迂回的条件,即便敌人攻破了第…道城门,守军还可以给入敌来个“瓮中捉鳖”,四周箭石俱下,敌军插翅难逃;城墙上外侧筑垛口,墙高2米,因超过了人与马的高度,故名。挡马墙”,在城墙上调兵遣将,城外是看不清的;满布墙头的敌楼则便于形成“岗哨林立”的防线,天衣无缝;敌楼下的突出马面,不但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而且两马面上的守军可向城下之敌左右夹攻,消除了战场上的“死角”;城墙外四周,筑有护城壕’为城市的第—道防线。六个城门外均有吊桥。如此完善的防御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防御方面的天赋。
     城池的四周,由人丁挖筑壕沟,再引水注入,护城河形成了保护城墙的一道屏障。目的是利用宽深的壕沟阻碍敌方的进攻一低一高形成了双重防御体系。这样的城防加上城头戎器整齐,弓弩齐备的守护兵勇,一旦有警,则戒备森严。小股的“流寇和顽匪”是很难逾越。另外,护城河还是古代的消防设设施  就像一座巨大的蓄水池,城门 一旦失火,人们可以以就地取水扑灭大火,控制火势蔓延,所谓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正是这个道理的例证。

平遥古城城墙

 


     城门是进入一座城池的唯一关口,是维系全城安全的关键。在战争中是攻城的重点,也是城防的薄弱环节,所以城门的建造必须坚固而牢靠。平遥城墙门洞全部为砖拱券样,内设厚重的木制门扇。木制门扇还由铁皮包裹,满布铁蘑菇钉,从而增加了门扇的刚度,减少了遭火器攻城门的危险性。平遥城墙的六道城门,各有特点。古代对城门的设置非常重视,“城门者关系一方居民,不可不辩”就是很好的说明。城门的多少,按城的规模形制,行政等级和商业,交通的情况而定。普通的县城,多数只设四个城门。也就是城的每一边开一个,开在墙的正中。平遥城墙的东西两面各多设了一道城门,不是行政等级的需要,而是和交通和商业有关系。平遥城座北朝南,但南北交通的孔道却从东西方向横穿了古城,从交通上看,东西方向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以来。平遥县是山西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金融业的发祥地,许多的豪商臣贾多云集于古城,商业,贸易的吞吐量照远非其它县城所能比拟。所以作家余秋雨这样说过“山西最红火火的年代,财富中心不在省会太原,瓶在晋中的平、祁、
太三县,其中尤以平遥为最”。而平遥地方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的说法也是平遥商业繁荣的佐证。基于这样的实际需要,平遥城墙在东西孔道各设二座城门是情理之中的措施。
     关于城门的名称,民间习惯以城门的朝向来呼称,如平遥城墙的六座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但每个城门也都取有非常文雅的名称,读之古朴娴雅,品之则意味深长。南门门额为“迎熏”,熏通曛,有暖热之意。白居易《首夏南池独调》涛:“曛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简称为“曛风自南至”和俗语中的“紫气东来”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南门是平遥城墙的主门,“迎曛”隐含着祥利美好,喜庆大吉之
意。北门日:“拱极门”,拱是环绕,拱卫的意思,极是北极星(北斗星),古人有“拱北,拱辰,拱极”之说。孔子《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丽众星共(拱)之”。“北斗星”是天上最尊贵的星宿,众星环绕而归附之。后世以此比喻四方归向。另外拱极也是星宿的一种,指离天最近的星。拱极两字体现了星宿光泽之下,古城德彼四邻,众望所归,四方都闻风而归附的意思。上东门曰:‘太和门”太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术语。太通大,语出《易:乾》“保合太和,乃利贞”解释为“乾”是天的法则,时刻都在变化,在此变经中,生育万物,各依其本质,赋予生命,有自然的法则性存在。保持这一自然昀大和谐,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才是真正的祥和有益,持续纯正,保证万国之安宁。下东门日:“亲翰”。“岳侯增修城池碑记”中曾记载:“门匾亲翰二字,皆住捍卫之意也, ”因此翰本无义,丽通“捍”,即有“抵御,防卫”之意,《汉书,尹赏传》:“披锴捍,持刀兵”即说明亲翰二字暗喻戎装满身,持利器的武士以浩然正气守卫着古城。下东门是从北往南路经平城的第一道隘口,因此平遥城墙下东门瓮城外还筑有附郭关城,足见下东门是平遥城墙的军事防御重点。即便是有廓城的保护,亲翰二字读来仍能感觉到凛然不可犯的戒备心理。上西门曰:“永定”则是江山永固,城池永葆青春之意。下西门曰“凤仪”凤即是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其羽”。<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舞而有容仪”,这是古代相传的吉祥瑞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平遥城墙下西门内侧,曾建有…座令人心旷神怡的凤凰栖台,期待凤凰这一神奇祥鸟的降临。
     越过平遥城墙护城河以后的第二道防线是瓮#jj瓮城又叫
月城,是建在大城门外的小城,用以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神地彤力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基本这样的道理,平遥城墙瓮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度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这样设计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实战中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但其进攻路线必然性不能一气呵成,只能绕个弯以后再攻打城门,从战术上已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顶的守军则能从极快的速度,组织调度,居高临下从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另外平遥城墙南门和下东门瓮城城门与大城门呈直线设置并非防御体系上的疏漏,而是各有其理。前面篇幅已说过,南门瓮城外除了有护城河保护还有一道天堑,就是对于南门的防御来说,既有天险挡道,也不是敌方进攻的重点,有兵丁各司其职,守城防已然足够了。下东门虽然隧是城防之重点,可是同样样有天然屏障- -惠济河横阻,河上在清康熙以前设有木结结构桥梁,一旦有警,毁掉一座木桥而阻碍敌人是再简单不过了。即使敌人跨过了惠济河,面对他们的却还有护城河,附郭关城,瓮城,大城城门四道防线,倘若敌军仍以惨重的代价强攻前三道关口,一旦进入瓮城时,也已是强弩之末了。更何况还要遭受空中火力的痛击,故下东门瓮城域门也毋庸再建成偏门了。
    从军事上来说,作为县级城防系统的平遥城墙能有如此疏而不漏,精确巧妙的建造技术实属不易。评价她为:“北方汉民族城池的杰出代表”实在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城门上或城墙的拐角处,皆筑起楼橹,从形制上建造的很精制美观。这些高大的楼,即可以登高桁望,也能作为宿值士卒的住所。城池被围困时,就成为主将坐镇指挥和守城±兵射击的据点。城楼,角楼,敌楼是一座城池的高空防御设施。
    平遥城墙的城楼其有六摩  明代即有之,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修补重建。
    角楼,顾名思义是建筑在一座城池四个角上的楼橹,历史的实践证明,每1座城池的拐角处都有防御中的不利点,因为端体的衔接处多数呈直角,视线狭隘;防御时往往形不成正面作战的“边防线”常常顾此失彼,丽形战死角,所以许多城的四角要建生机盎然成弧形的或者是抹去直角弯度。而角楼的出现,恰好解除了这一弊病。城池四角先凸出墙面形成角台,这样加大了防守面,又在角台上增建角楼,切实增强了高空侦察和狙击能力。成为一座城池不可缺少的防御设施。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平面呈方形与城墙角台成角,正立面设拱券门。底层筑有砖阶可通往二层,二层四面开圆形桁望窗,楼身为砖砌,内置木楼板,楼顶为十宇歇山式。集防御和美观于一体。这四座军事据点上还嵌有文化品味很高的匾额,分别是:西北角楼“霞叠”,东北危楼“月楼”,西南角楼“瑞霭”。东南角楼“凝秀”。从建筑有外观效果而言,凭楼介于城楼和敌楼之间,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建筑上都具过渡和呼应作用。从美学效果上来讲,这些楼橹打破民城墙笨拙的僵局,点缀以凝重飞动的建筑形体增强了起伏多变,虚实相同的空间效果。试想一片空旷的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坚实的古城,“垛堞连绵,楼橹耸峙”,旌旗飘扬,甲胃铿锵,掩映在晨辉、夕阳之下,岂不是一道极佳的历史风景线?
    城楼,角楼固然为重要设施,但敌楼也必不可少。平遥城
墙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敌楼。结构和形体‘致。平面均呈:方形双层,硬山顶,四壁砖砌,底层开拱券门,内设木楼板二层开窗。敌楼在平日可供士兵休息避雨,战时则存放烟火设备
和擂石等武器,借助凌空的建筑,组织抗冉÷敌人的进攻。环城共有敌楼72座和周城的3000个垛口组合起来,以数理而隐合了孔子“三千底子,贤人七十二”的历史典故。在庞人的军事设施城墙上还不忘文圣人一一孔子,恐怕是平遥城墙的独特的风趣也是平遥拥有的文化幽默.;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文治国,以武卫国而成就圣人道或许是平遥城城墙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吧。把不推崇武道的文宣下孔子和军事堡垒一一城墙联系起来,更隐含着厌恶战争,追求和平,追求“仁”治天下的儒学最高精神境界。

    平遥城墙的兵防武备显示着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在明清两代,平遥虽有坚固的城墙,但驻防守的城的职业军士却为数不多。据史料记载:明代实行的兵制是“卫所制”,军队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由千户所统领,编制士兵1000人,而一府却所辖数县,每个县邑当然不可能多了。清代实行“绿旗军”,但驻守平遥的士兵却廖廖无几。

    据清光绪八年版《平遥县志》所记:平逐设分防外委一名和额外外委一员。所辖兵士51名。这51名士兵却分为六组设防在县境的各关隘,其中东北五里庄驻防5 名,洪善镇驻守6名名军士。西南良如驻防守5人,桥头村驻防5人,东南坡底驻防3人。外防士兵计有29名。城内守军仅剩22名。另外县署兵部下设总铺司,所辖士兵49名,所以,按正规部队来说,驻防甲遥的守军共有71名。以71人之力而防守周城12华里的平遥,是绝计不行的,.和平时期配合地方维持社会治安还差不多。所以一旦有战争发生,或提前,或临时招募“乡勇”、“团勇”、“役夫”、“壮勇”。其名称不一而足。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秋,太平天国起义军北伐时,经河南入山西,攻陷平了(今临汾)后,汾州府所属各县纷纷戒备,平遥县令万逢时急忙组织征招募勇千人,团练局设于武庙内,并选乡绅刘充分,王调宇、雷育德、冀烈章、郭朝翰等率丁勇分城防守,严密缉查,城池得以安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到王佩钰又招募庄勇200名,由幽练总管带统领保卫城乡。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选派50名精壮练勇赴宁武三交口驻扎,听侯抚宪调遣,该年冬灭,捻军声势浩大,平遥县姚景元改设团练总局于吉祥寺内,招募勇丁1000人谕今前陕西知县冀唐封总只局务,帮办有李正经、孟鸿仁、阎文士、米养琅、赵俭、赵存锡。并派熟习营务的干总冀宝森统领新旧练勇,教以防隘守城之法,演习武艺于教场(平遥县演武场有二,明代演武场设在下西门内养济院一一现棉织厂址处,清康熙年问县令张恪改设于西门外,并建演武亭三问),并制作军装,监造器械。另派管带率200人分防于城外关隘,共保城乡安全。历以,历任地方官吏都有“征’ 渊不如招募,招募不如团练”的认识。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知县马兆科选李正华、李继、刘庆和、宋养琅、张九日经理团练局事务。增添50-70 名募勇,分作两班十圈一换,出巡防务,听从练局统一调遣。

    平遥古城墙作为平遥古城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将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49个缔约国的共同保护和集体援助,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列入军事攻击目一标。回眸沧桑的历史,世人渴求和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城墙在好战者眼中,它是战争的载体,城墙在富含文化底蕴的古城人心中,它永远是和平的象征。

门票价格
  • 门票类型
  • 票面价
  • 优惠价
  • 在线预订
自助游套餐
  • 套餐名称
  • 价格
  • 在线预订
景点图片
温馨提示

1、平遥古城南门、北门、西门均可购票直接上景点参观。

2、可直接从城楼处下城墙,也可绕城半周后下城墙。

用户点评
我要点评:
标题:
姓名:
     您对该景点的评价:
点评内容:
 
  
  您也可以拨打0354-5690035 5690416 手机/微信 13403650111 13834832552 13133300520 咨询或预订

经营许可证:L-SX00290         营业执照注册号:14072800000470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2005697
联系电话:0354--5690035 5690416 手机/微信:13403650111  13834832552  投诉电话:1234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提醒,我们会尽快处理!

山西曙光国际旅行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