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攻略大全>>景点介绍>>资讯详情
景点介绍
平遥古县衙
作者:清风      来源:平遥古城乐游网     更新时间:2020-4-19 9:45:54     浏览次数:32650次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元代,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名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旱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郯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欣然题词:平遥县衙  古衙之最。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富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迸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
    衙门东侧置一大鼓,为“登闻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县立即升堂审问,若事情细微,即行刑讯,以肃法堂,可见,当时击鼓鸣冤也是要担风险的。那么请看大门外的对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这副对联告诉百姓要体谅知县的为官不易,无事莫登三宝殿,也警告百姓进这门要慎之又慎,一个不留神,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衙门还是少进为妙。
    在衙门对面有一道砖砌照壁,是根据汉族道教习俗修建的,主要用于避邪。照壁北面绘一巨形怪兽——“贪’,形似麒麟,四体生火,周围是宝,但它贪婪,不知满足,大张血口,欲吞日月,吞日不成,葬身悬崖大海之中。这画是告诫知县当引以为戒,不要贪赃枉法。
    穿过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可看到东西各有窑洞六间,取六六大顺之意,这就是赋役

房,为明万历年问的建筑,是收取赋税钱粮的场所。
    眼前这道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足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才会打开。在中国,封建礼制讲究东尊西卑,故两侧角门,东角门称“人门”,供知县平常出入,西角门称“鬼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

平遥古城县衙

平遥古城县衙外观  

平遥古城县衙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Q3MDc3MDcy.html?f=23187103&from=y1.7-1.3

     进入仪门,到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六房”,六房对称设置,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六檩硬山前廊式。“吏”“户”“礼”居东,“兵”“刑”“工”居西。吏房主管全县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人事局”;户房主管全县征粮纳税,赈灾放粮等,相当于现在的“粮食局”:礼房管儒学、教育、庆典、祭祀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兵房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刑房主管全县的民刑事案件,包括了现在的‘‘公、检、法”三个单位的职能;工房管全县蚕桑、兴修水利等,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局”。古代县衙编制只有一百二十五个人,管理了全县所有事务,机构是非常精简的。现县衙利用“兵、刑、工”三房空间展示了部分官府文化藏品,大家可了解一下。
    咱们从这边到县衙西侧线的牢狱参观。牢狱的占地面积在清朝达到1700平方米,有“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但大部分没有开发出来,只开发出一小部分。首先看到的是牢头办公的场所,里外套间,相当于现在监狱长的办公室。这个是狱神庙,狱神是皋胸,尧舜时代的刑官,是他发明监狱的,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犯人狱吏都来拜祭他。这边是轻狱,可看到轻狱是仿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并且有炕有火,条件是相当不错的。最后是一间重刑牢房,首先看不到

窗户,里边没炕,一关门就暗无天日了,并且墙壁也特别厚,有普通牢房的两倍来厚。
    各位看到,前面的这块场地是遗址,原来的房子给破坏掉了,是快班房的房址。衙役分为三班衙役,指快班、壮班、皂班。快班,也就是捕快,专管民、刑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壮班,在当时管征粮纳税,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周;皂班,在升堂时旁边站立的衙役,专管打板子。
    前面屋顶上使用琉璃饰品的是十王庙,现在还没有开放。琉璃始于东汉,在隋唐时,是奢侈的碚葬品,只能在皇宫和庙宇里使用,最有名的是河南洛阳的唐三彩,而在明朝时,平遥烧制琉璃的艺术也是不错的。待会儿咱们参观知县办公、住宿的地方是没有使用琉璃瓦的。
    这是洪善驿,在当时是招待来往的下级官员来住宿的,是招待所的性质。
    现在咱们来到的地方是督捕厅。1644年,清军入关,废除了明代东西与锦衣卫,并在十七省设置督捕厅,主管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之事,隶属兵部。
    县衙督捕厅始建于清初,与牢狱南北呼应,主要是便于随时提审犯人。第一、二、三展室,以大量的谳学史料,文物典籍展示的中国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第四到第.七展室以大量的实物刑具和文物图片揭开了中国古代刑具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了解人类怎样从蒙昧野蛮走向进步文明。
    首先看一下第一展室。在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妇女被认为是鲜有自身意志的从属物。大清律规定:“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其亡携妇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各位可看一下这是前清与民初的寡妇改嫁的“婚约书”,请您注意这里的作主人是其侄张江娃,从这儿儿看出妇女在封建社会是没有自主权的。另外,值得各位注意的是,订婚书上都有税票,在当时只有交了税,法律才会保护,订婚也不例外。
    红契,清末民初买卖田地、房宅,经官府征税盖章的称为“红契”。
    税契,始于东晋,是指古代官府发给商贾以征税的文书。
    继承制度,清代继承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身份继承又包括宗族继承和封爵继承,宗族继承通常以嫡长子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无嫡长子者立嫡长孙,以后按嫡次子,嫡次孙,庶长子,庶长孙,庶次子,庶次孙,依次继承。
    封爵继承与宗族继承顺序相同。
    财产继承,以家长的遗嘱为准,无论家长的分配是否公允,子孙只能遵从,无权表示异议。只有当家长生前或临终时没有表达分配家产的意向,才发生依法分割家产的问题。具体办法是诸子均分,不问妻妾婢生,以子数均分。女子一般无财产继承权,但户绝之家的财产由“所生亲子承分,无女者入官。”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可以继承丈夫的财产,但立嗣后,财产归嗣子所有。在清律中女婿和养子,也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第二展室,这边是诉状,在清朝二一般不亲自写状子,当时有专门写状子的人可代写,诉状也有联名上告的。
    判决,在清朝判决时,必须原、被告出庭。并且按清律,从笞罪至死罪均可收赎,可“以钱赎罪”“以官赎罪”,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爰书,古代司法文书,包括供词、记录、送达书、报告文书等。在秦汉时使用范围较广。而在民国时,爰书是需要交税的,上有税票。
    契约,在咱们现在,借钱进打个欠条就可以了,而在民国时,必须有二人以上存在,并交税,法律才给予保护。刚才咱看过红契,这里还有白契,白契是未经官府征税盖章的,两者所生的法律效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契买的奴婢,白契所买为雇工,除年限久远外,允许赎身,而红契所买则为奴婢,其子孙也永远为奴。签约时,必须有保人签字,并负有法律责任。
    调处,即现在的调解。它的依据不仅有法律,还有习惯和体现封建纲常的礼,是清代解决民事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
    七杀,中国吉代刑法中七种杀人罪的通称。区分杀人罪的不同情节,性质和种类,并予以区别对待,是封建刑法思想和刑法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秦律有四杀:贼杀、斗杀、故杀、擅杀;
    汉律有五杀:贼杀、斗杀、谋杀、过失杀、戏杀;
    晋律杳六杀:误杀、斗杀、故杀、谋杀、过失杀、戏杀;
    唐律有七杀:误杀、斗杀、故杀、谋杀、过失杀、戏杀、劫杀。
  第三展室的亮点是这张“将军火票”,这个表示是十万火急,所以周围都绘有火的图形,在路上,是不能耽搁的,过各个关卡时,看一下即可。这两张是“良民证”,是用布制成的,上面写本人的姓名,缝在衣服左胸前,是在日军侵华时所造,也就是说除新四军、八路军外,其他老百姓都是良民。
    告身,也就是现在推荐书,是同级官员中使用的,这张告身,写明了被推荐人的父亲的背景,也就是说在起用时,这些都将考虑进去。
    具狱上请,始于汉代,是指把定案或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报清延尉或皇帝裁决。斟为对于这个案件他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判决权。廷尉是汉代主管刑部的官员,相当于清朝的刑部尚书。
    “乙酉科选元”,是清朝光绪。十一年的殿试牌,它是地方制造,以说明当地出了一个进士,起炫耀的意义。
    公民证,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可看到这两张照片上的当事者胸前都写有自己的姓名,并且两个拇指都必须按印,这是当时的防伪,说明到了民国时防伪措施是比较成熟的。
    第四展室,押解刑具
    立枷,是控制犯人自由的刑罚。
    站笼,令犯人头戴重枷立于笼中,故又称“立枷”。这个站笼的高矮可以调节,高大者笼可短,以人站不直,坐不下,这个时候,就看他的家属会不会做事了,如果塞点银子的话,衙役允许家属塞一条扁担进去,两边有两个人托住,犯人可坐在上面休息片刻,但这是暂时的,所以家属必须给予衙役大量的银子,这样犯人才可脱离这种非人的折磨。
    刑车(示众车),在清朝,对于某些重大案件的审决,要宣示示众,使国人皆知。无论军民犯法,游遍八门,一门一日,到第九日就杀了,您可看到这儿挂着一只水桶,是供押解人员与犯人来喝水的。
    槛车,始于汉代,专用于押解官吏及有品级的罪人,为区别于押解官的车,槛车车顶要挂一条铁索。
    木驴,可看到驴背上全是钉子,在当时如果有妇女杀害公公、婆婆的,就要骑着木驴游街示众。
   五连木械,把五个犯人脚放入五连木械,在押解过程中便于管理,防止脱逃和随意行动。
    第五展室,拘系刑具
    这个展室的刑具是用于控制犯人自由的,颈枷是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这个是长枷,可以看…下这个颈枷比较特殊,一边长一边短,这种枷用于宋代,长的这边用于写犯人的姓名,罪行等,因长的这边很重,所以犯人要用手压住短的这边,那么长的这头就翘起来的,人们就可看到贴在上面的字内容了。
    最残忍要数这个“翘钳”,这个始于战国,止于汉代,在秦代修阿房宫、长城时广泛使用,把犯人固定在一个地方于活,并且不能站直休息,因为只要头稍往后仰,后面的刺便刺入人的背部了。
    竹手铐,始于宋代,因竹子遇水愈坚,故一般广泛用于潮湿地带,如四川、湖南等,水牢里有时也会使用。
    铁鬼衣,束颈、铐手、拘足,用铁链连环系之,一般用于重罪犯人。
    铁脚跟,始于秦伐,套在犯人两脚踩处,拘束其自由,防止逃逸,铁脚跟重量不等,最重可达六十斤,厉害时脚踩处皮肉模糊,化脓腐烂。  木脚镣,始于远古,周朝盛行,止于战国。
    这张照片上是三人木枷,两端高中间低,这三人必须互为照应。

平遥古城县衙

平遥古城县衙一院

 

    第六展室,拷讯刑具
    一进门可看到这个大大盼‘漉”,这个字是宋代木刻板,“氵”是黄河的缩影,水代表公正、去污,“庶”代表独角兽,传说独角兽断案公正无比,在这里不止代表公正,并且是权威的象征,而“去”代表弓箭,因为在冷兵器时期,弓箭的杀伤力是最强的,“法”最早念“废”。
    踏杆,始于北齐,止于隋朝。将犯人头部系缚在十字架上端.两上肢分别缚于横木两端,双膝跪在踏板的横木条垅上,把木杖横压在足踝上面,狱卒在上面踏踩。
    脑箍,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酷吏索元礼发明,将铁箍套在犯人头上,在铁箍和头皮间的空隙加塞木楔,用铁锤敲打,厉害时头颅开裂,脑浆迸出。在宋代的脑箍是用结实的绳子制成的。
    规木,在清朝时,犯人吃饭都是用这样的勺子来规定几勺饭、几勺汤,故把这个勺子称为规木。
    签筒,道光年间发明,每个犯人在进牢狱之前来抽签以决于他的铺位,杜绝行贿收贿。
    老虎床,清朝时使用,人躺在老虎上固定住头、手,脚,然后灌辣椒水,用皮鞭打。
    重枷,重六十斤,用于逼供。
    夹棍,宋代刑具,用于夹男犯人的脚腕,能把脚腕夹碎。
    钉床,明清时使用,用于恐吓犯人,一般不用。
    拶指,用于夹女犯人的手指头,长七寸,径围四分五厘,勇于隋唐,明清广泛使用。
    刺字刀,您可看这把刀韵造型很像“辛”字。刺字,在先秦时期广泛使用,即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上墨汁,成为标记,犯什么罪,刺什么罪名,如强盗即刺“强盗”二字。
    铁鞋,唐朝酷吏来俊臣发明,用以恐吓犯人。
    火盆,里边搁上木炭把烙铁烧红,用以烫人的身体,始于战国。
    沙袋,始于宋代,蒙古族使用较多,用以击打人的身体部位,且外表无痕迹,而体内已受极重的内伤。    .
    皮板子,始于明代,打前先在凉水里泡·泡,牛皮变得又厚又硬,打起来特别疼。这个皮板子上面有许多孔,那么打的时候,能把皮肉给撕下来。
    木手,相当于现在“警棍”。
    第七展室,处死刑具
    凌迟,针对一些罪大恶极的犯人使用,先割四肢,后割胸膛,最后一刀致命。在明代,最多割三干七百刀,用了三天的时间。
    斧头,斩刀,为汉代刑具,用于斩腰。
    射鬼箭,箭头由骨头、铜、铁等制造,明清两代使用。
    砍头刀,原先在北京午门外陈列。
    刑钉,以铁制成,用以钉犯人的头颅、四肢、心脏。
    死刑是剥夺生命的最重刑罚,执行死刑的时间,一般在秋后;取肃杀之意。
    人类在进步,但文明和野蛮是并存的,并且在两者的较量中,野蛮往往占了上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古代刑具的产生固然与传统的家长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就其发展到令人震颤的地步。野蛮、凶残地摧残人的身体和糟神,则是华夏民族劣根性和人的秉性中最丑陋的一面,也是阻碍文明进程的负智慧。
    一位日本女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人类初期的刑罚太可怕了.今天,我们两国人民共同生活在文明民主的时代是值得庆幸。所以我们要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演武场,是古代兵丁演练兵技,操练武术的场所。演武场北面是马王庙,是县衙署中的一处庙宇,古时在此供奉马王爷,马王爷爷足主管马匹的神仙,在古时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主要交通运输靠马匹,马王庙紧邻洪善驿,洪善驿乃驿站,马匹流动频繁,且为官方所用,为了方便差驿们叩拜,修筑此庙,也属人神共治。
    从这儿可到大堂,大堂是咱们县衙的主体建筑,这里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正厅等,也叫“亲民堂”,各位可看到“民“字上多点,中国文字含蓄的表现,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请您看一下大堂的对联非常不错: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它的意思就是说知县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的,那么在审案的时候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回头想想,自己没当官之前也是一个普普遁通的老百姓;得到一个官职不是件光宗耀族的事,失去一个官职也不是件耻辱的事,不要说这个官没有用,地方的兴盛衰弱,黎民百姓的存亡都靠这个七品芝麻官来打理。
    进入大堂,.可看到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又叫海水朝日图),山正、水清、日明,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廉明、公正;屏前高出地面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叫“官阁”,也叫“暖阁”,“暖阁”是知县发号施令的法堂,因大堂四面通风,冬天在此工作肯定寒冷,故在案下放一火炉,用以取暖,暖阁内设置公案、座椅,公案的旁边有一木架,上置官印及委任状,公案上摆放令签、朱笔和惊堂木。公案上的令签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黑色用于较轻的刑罚,如打板子,而红色一般不动用,只有在判处死刑的时候才使用,不过,知县没有判决权的,只有执行权,当时,只有皇帝一个人有判决死刑的权利。当断案有了结论,知县便宣布判决,同时将令签丢到堂前,由衙役执行处罚,丢出的令签不能收回,也即意味着已审的判决不能更改。暖阁项篷上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据说三十六仙鹤代表秦灭六国分为三十六郡,太阳象征着皇权,后引申为:皇权统一,四海为一。
    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原告和被告进入大堂必须下跪于堂前东西两块跪石上,原告在东,被告在西,由于东尊西卑的缘故,古代案件在审理之前,被告的地位是低于原告的,无形之中,部分肯定了被告有罪的事实,不像咱们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法制进步的一个表现。
    暖阁前列有县令仪仗又叫“执事”,即桐棍,皮塑,肃静牌和刑具,如水火棍、执杖、老虎凳、拶子等。
    大堂内东西两侧分别是钱粮库和武备库,明清时期,户房收集的田赋丁银除上交外,地方还要留存.部分,供地方日常开支及灰荒年间赈灾济荒,这些开支银两及账册均存放在钱粮库,由县丞负责,其职能相当于今天的财务会计室。西侧的武备库,是明清时存放所有的刑具和部分兵器,以及县衙所有兵器、刑具清单地地方,平常典吏负责管理。无论钱粮还是武各,平时虽卣县-丞、典吏管理,但其调度使用却都由知县。人说了算,县丞、典吏并没有实权,非但如此,就连县衙内的主要职能部门——“六房”的负责人“经承”“管年”都不能单独行使其职责,而必须同知县商量,共同行使,如果意见有分歧,也是知县说了算,可见,在县衙内知县是大权独揽,难怪说“地方全靠一官”。  
    参观完大堂,请大家跟随我到下一站二堂。到二堂之前,首先看到“宅门”,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相当于现在的保卫科。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
    穿过宅门,还有道屏门,由四扇转门组成。跟仪门一样,只有在重大活动时才开,平时用于挡隔人们视线,屏门原先绘有秦琼(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像以镇宅避邪。县衙内有众多的门,大门为实,仪门为虚,宅门为实、屏门为虚.就像中国功夫一样虚虚实实,深不可测。穿过屏门,便可见二堂,二堂外悬一联,曰: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其意不言自明,值得注意的是下联“愧”字少了一点,而“民”字多了一点,意即对百姓要少一点愧疚,这种巧妙的寓意法则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

平遥古城县衙二堂

平遥古城县衙二堂

 

    二堂是保存下来的明万历十九年的建筑。像咱们这个县衙之所以保存这么完好,在文革期间没有给破坏,是因为县政府从解放后到九七年一直在这儿办公。这个二堂就是原来的政府办公室。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所以这里没有大堂的森严气氛。正中屏风绘有“松鹤延年图”,比大堂的“山水朝阳图”,多了几分生活气息,公案上的令签也只有黑色令签,没有红色令签,说明在这儿是不能判死刑的。
    屏风上方悬有匾额“思补堂”,均为退思补过之意。知县坐在堂上,抬头便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这六个大字提醒知县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在这里知县主要是用调解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当事人执迷不悟时,也舍动用轻微的刑罚——笞杖’笞杖上端为红色,代表火,下端为黑色,代表水,取水火无情之意。打的时候很有技巧,如果用宽的·面打,听起来啪啪之响,其实不太疼,用窄的…面打,声音不大,却足以把这个人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衙役就利用这.点向当事人索取贿赂,给钱用宽面打,不给钱用窄面打,也应证了“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俗话,进这个衙门必须有经济后盾的。
    二堂东西两侧分别是“简房”和“招房”,“简房”掌握知县的信件、名片、贴子,属礼房的下设机构,而“招房”属刑房的下设机构,主要事务是勘验、票务、档案等。
    过了二堂,就到了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东西厢房为客房,招待上级或同窗好友住宿的。内宅也叫“勤慎堂”,告诉知县在这儿做官要做到勤快、谨慎。进入里边,可看到中间是客厅,当时的秘密案件、不公开的案件在这儿审,所以老百姓称这儿也是“三堂”。东梢间是卧室,两梢间是书房。在明清两代,朝廷制度非常森产,有两个回避制度,第一是地域回
避,本省官员不得在本省做官,必须到五百里以外的异地做官,不许带家属,家属也不能来看望他,知县三年一任,期满不得久留,只有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到次年的‘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知县的一个月假期,可以回家探亲。第二是亲属回避,亲属也不能在五百里以内做官,遇上这种情况,则后到者回避,官小者回避,避免形成地方保护势力,危及皇权所规定。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始建年代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楼下正房是典型的北方建筑—窑洞,冬暖夏凉,是知县吃饭的餐厅,这里的对联很不错:曰: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除了神仙之外,每个凡人俗子都离不了的,而孝、悌、忠、信、礼、义、廉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提出了的“朱子八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没有铜钱也是可以做来的。
    进入里边感觉一下有“天然空调”美称的窑洞,中间是宴晴上司的地方,东梢间是供知县喝茶的,西梢间是吃饭的地方,两梢间墙上是知县的菜谱,可以看到知县的日常用餐也是比较简单的,只有在有贵宾的对候才可设宴款待。知县的俸银是比较低的,一年只有45两白银,并且咱们知道知县是异地做官,肯定不了解本地的民俗民情,所以须请一个师爷来帮助他打理事务,师爷的工资是知县自己掏的,一年30两白银,也就是说,他请了师爷之后只剩15两白银,肯定不够花,穷则思变,于是,养

成搜刮民财的恶习。直到雍正二年,才实施了一项“养廉银,制度,七品知县每年有400-2000两白银,根据知县的政绩表现路途的远近来发放,告诉他,有这么多的钱够花了就不要再贪污老百姓的,相当于现在提倡的“高薪养廉”。
    大仙楼上供奉着守印大仙,就是狐仙,狐仙虽然不属于正道,但它生性好大喜功,喜欢被人奉承,并且他的道行比妖摩魔鬼怪高一筹,历任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就将它供奉起来,请它保护官印了。俗话说“官凭印,虎凭山”,保住了官印,也就等于保住了官。
    大仙楼的东厢房原为厨房,西厢房为炊管人员居住的地方。

平遥古城县衙亲民堂

平遥古城县衙亲民堂

 

    从东厢房穿过,就到了县衙的花园。咱们已经了解知县不带家属,平时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所以留个娱乐的场所也是应该的。有一花厅,是知县修身养性的地方。还有一个对弈亭,原名“清心亭”,是供知县下棋的地方,并且刘伯温曾在这里下过棋,刘伯温是浙江人,但他的老家是平遥朱坑村人,他在元末做官受挫回来祭祖时,与知县速鲁海都在这里下棋,所以为纪念这段经历.改“清心亭”为“对弈亭”。

平遥古城县衙对弈亭


平遥古城县衙对弈亭

    花园以南是粮厅,是县衙储存粮食的地方,现是平遥申遗十周年的回顾展。
    粮厅旁边还有一磨房,内设有石碾、石磨各一所,加工的粮食主要供县衙内部工作人员享用,加工工作主要由三班中的壮班衙役来完成。
    粮厅外,还有一个地道“万吉洞”,修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平遥知县万逢时听说太平军攻打北京城,路过平遥,急忙派人修了这个地道,专供他逃跑,起名“万吉洞”,意思是姓万的钻进去之后,可以大吉大利,逢凶化吉。但是太平军没有打进平遥城,也就说在当时这个地道就没用上,谁也没想到是,在闲置59年之后,到了19i2年,却救了平遥的最后一任知县光熙的命,革命军攻进了平遥城,光熙听说已经过了风水楼,便急忙开启万吉洞,钴了进去,逃出去了。
    这里还有一古槐高耸入云,已经是第五代汉槐,萌芽在元代,距今六百多年的历史,与二堂的槐树为姊妹槐。
    这边壮班房,是壮班班头办公场所,相当于现在税务局长的办公室。
    再往前就是衙神庙了,供奉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丞相萧何,刘邦封萧何是酂侯,所以这里也称“酂侯庙”。萧何庙正中供萧何,左张良,右韩信,左文右武,汉初三杰,为西汉王朝的建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供萧何主要是让知县效法萧何,精忠报国。
    中间献亭有两个功能,一是祭祀萧何庙时摆放供品,二是供知县坐在上面看戏。
    有庙就有戏台,唱给神听,在这儿是唱给萧何听的。每逢重大节日,知县都会调来戏班来唱戏。
    酂侯庙前为寅宾馆,是招待上级官员来住宿的。
    再往前就到了土地祠了,土地祠是明代建筑,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并且里边的这两副壁画也是保存下来的,东面青龙,西面白虎,道教的护法神,文革期间墙上面刷了一层白灰,写上毛主席语录,开放县衙时,一点一点刷出来,据考证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
    正中供奉的是土地爷,最基层的神,保佑一方水土平安的。
    各位可以看到土地祠的格局跟酂侯庙的格局是一样的,对面也是戏台,唱给土地爷听戏的。但这戏台下有一通道修的很低,讲究人在神前不得不低头,是对土地爷的尊敬。
    过了戏台可看到钟楼,是报时辰的,晨钟暮鼓,相对应的还有鼓楼,但是鼓楼给破坏掉了,还没有恢复起来。
    “观风楼”也叫“风水楼”,上下两层,供县太爷登高远眺、视看街景的地方。“观风楼”在衙门东侧,西侧原有一戏楼,也叫“乐楼”,尚未恢复。
    下了观风楼穿过西面小门进入小院,正面是药王庙,供的是药王爷—唐朝名医孙思邈,医官在这里办公,医官是正十品官,吃地方财政,属于咱们现在的科级干部。
上一篇:日升昌票号
下一篇:平遥文庙学宫
用户点评
我要点评:
标题:
姓名:
     您对该文章的评价:
点评内容:
 
  
相关线路

经营许可证:L-SX00290         营业执照注册号:14072800000470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2005697
联系电话:0354--5690035 5690416 手机/微信:13403650111  13834832552  投诉电话:1234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提醒,我们会尽快处理!

山西曙光国际旅行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